您好!伟人故里红色湖南欢迎您!

湖南启训文化有限公司

0731-57222666

教学资源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教学资源>湘潭县乌石峰村:变闲为宝走出乡村振兴新路

湘潭县乌石峰村:变闲为宝走出乡村振兴新路

文章出处:网站管理员   人气:2    发表时间:2024-03-18 09:31:03

湘潭县乌石峰村:变闲为宝走出乡村振兴新路乌石峰村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乌石峰后山脚下,紧邻开国元帅彭德怀故居。全村国土面积9.12平方公里,共辖22个村民小组,居民556户2133人,党员70名,2014年乌石峰村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2016年年底脱贫摘帽退出。通过发展乡村文化旅游,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2万元。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多所大学在村授牌设立研学基地,乌石峰村先后荣获“湖南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南省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湘潭市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一、基本情况

乌石峰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距离长沙市区65公里,湘潭市区35公里,韶山景区30公里。周边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小时自驾旅游圈可到达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曾国藩故居、齐白石故居、谭政故居、陈赓故居、周小舟故居等景区。近几年来,乌石峰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党员群众团结一心,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描绘出了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新蓝图---“乡村三十六坊”。上世纪20、30年代,村内大学组车水马龙,是周边地区的商贸集聚地,有各类作坊二十余家,当时人称“九厅十八坊”,每逢集市,人声鼎沸,盛况空前。今日“三十六坊”,在原址上改建,美化庭院,尤其是将土砖街落,修旧如旧,将当时“九厅十八坊”盛况一一还原呈现。便有了今日我们看到的刘师傅豆作工坊、许家染坊、尤姐面坊、杜家酒坊、颜家煎饼等作坊,包括其他非遗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百年乡村集市的精彩故事。

(一)资源优势文化底蕴深厚,红色革命文化、湖湘文化、研学旅游文化、非遗传承传播文化、手工艺制作体验文化、休闲农业文化、互联网传播文化、美食文化、湘莲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本地有乡间三十六坊景区、乌石峰山景区、班竹湖水上乐园景区、乌石峰民宿景区、彭德怀纪念馆景区、故居景区、红色旅游休闲区、研学基地;就近还有隐山景区、上石坝水库、碧泉潭、珍珠寨、云盘寨、千亩茶场、风力发电观景站等自然和红色旅游资源。乌石峰村紧邻开国元帅彭德怀故居,位于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乌石峰后山脚下,四周风景秀美,交通便利,距离长沙市区65公里,湘潭市区35公里,韶山景区30公里。这里红色历史底蕴深厚,周边1小时自驾旅游圈可达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曾国藩故居、齐白石故居、谭政故居、陈赓故居、周小舟故居等红色历史文化景区。

(二)配套设施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目前,乌石峰村已设立可容纳40台大巴车的大型停车场、小型游客接待中心、道路景点指引牌、游客休闲书屋、公共休息区、公共卫生间、村级医务室等基础设施,为相关场所配备了必要的消防设施、消毒设备、安全警示标识和污水垃圾处理系统。乌石峰村十分注重游客的安全以及旅游体验感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以及部分游客的评价反馈,乌石峰村的相关配套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要继续抓好食品安全,必须无死角督促农户执行好食品安全标准,配备相关设施,让游客得到安全保证。二是要经常性排查景区的设施老化、质量达标、安全防护或警示标识等问题,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三是要进一步规范乡村体验式旅游的安全管理制度,更有利于政府加强旅游市场的管理,提升游客体验满意度。四是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发挥农户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作用,这样才能保证体验式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户收入的增加。



(三)投资规划2020年,乌石峰村研究拟订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设计以研学旅游为核心,深入挖掘“三十六坊”文化资源,方案增设科普模拟、榨油工坊、酱料坊等活动场所,增设乡间迷宫、溪谷漂流、山间民宿等特色体验项目。对景区内建筑民宅、屋前庭院、景观步道进行提质改造,设置木质栅栏、陶瓷步道、竹桥,变菜园为花园,变耕道为景观道,增加游客体验乐趣。继续完善相关基础服务设施,增设停车场、公共卫生间,拓宽班竹湖道路,形成一条美丽的风景观光环路。



规划建设项目分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等三大类。其中,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包括村庄入口广场、增设入口展示牌、增设道路监控等子项目,投资金额约30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进村道路拓宽至7米,景区道路白改黑、新建停车场、新建观景塔、菜地整改、篱笆改竹木等子项目,投资金额约2000万元;产业发展项目包括花卉基地建设、生态有机蔬菜园、葡萄采摘体验园、水产采摘体验区等子项目,投资金额约500万元。乌石峰村“三十六坊”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00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乌石镇乌石峰村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抓党建强引领,转思路定规划,提高农村资源利用效率、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唤醒“沉睡”资源,变“闲”为“宝”。

(一)抓党建强引领,发挥两个作用通过“学习强国”、“讲授党课”、“屋场会”等形式,经常性组织党员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文件内容,进一步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村上下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来”的良好工作局面,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等方面,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头示范,引导村民转变思想,主动化解村民矛盾,为推动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了应有力量,乌石峰村被评为全市“五星党支部”。

(二)转思路定规划,突出资源优势乌石峰村充分利用区位和产业优势,根据自身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将全村的主导产业确定为乡村文化旅游,科学制定了乌石峰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重点围绕“党建+研学旅游”这个主题,将乌石峰村建成以4A级景区彭德怀纪念馆为依托的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建成以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亲子研学为特色的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2019年,乌石峰村打造以“乡村三十六坊”为主的农耕文化体验中心,开展农家工坊体验、手工创作等项目,吸引了各大中小学生团体来村研学和周边游客来村体验乡村旅游,乌石峰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树立起了良好的新农村旅游品牌形象。同时,我们也注重推动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连片投建了500亩优质稻田、百亩黄桃、柚子以及玉竹等种植基地,均衡发展的生态资源也将给未来的乡村文化旅游注入新活力。2019年,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到乌石峰村专题调研,对村党建工作和村级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市各级领导也多次到村调研指导,乌石峰村由原来的“省定贫困村”蜕变成如今的“全国文明村”。



(三)壮大村级经济,促农增收致富2019年,乌石峰村“筑巢引凤”请来了湖南康旅融合国际旅游公司,村集体与该公司共同成立湖南丰农文化旅游公司,截止目前,在村投资建设资金约1000万元。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模式,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农旅研学,带动全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开发出红色教育、手工作坊、农家文创、游湖赛艇、户外拓展、河虾垂钓、稻田摸鱼、水田农耕、自采瓜果、一米菜园种植等多项体验活动。同时,还带动村内闲置劳动力进行酸枣皮、红薯片、老姜紫薯、腊肉、剁椒等农产品的加工处理。通过创造就业岗位、实施委托帮扶、培训发展接待农户和村集体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让发展红利惠及全村566户村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村集体与农户实现双丰收。2020年,乌石峰村实现旅游营业收入800多万元,参与农户年增收1.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5万元。2020年8月3日,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湘潭县人民政府县长到村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目前,乌石峰村正在积极打造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居家旅游、亲子研学、农家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让更多人的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三、主要成效

乌石峰村立足实际,挖掘优势资源,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探索,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融乡村旅游、特色研学科普和党性教育观摩等于一体,“党建+研学+旅游+农户”的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新路。倾力打造的“三十六坊”和“乐创森林营地”成为网红打卡地。(一)休闲农业2019年4月,乌石峰村委会携手湖南康辉国际旅行社,成立“湖南丰农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采取村民经营受益、村集体分红受益、务工受益、以及资产租赁受益等四种方式帮助农民增收,帮助贫困户脱贫。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组织、统一营销、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结算的运营模式。2020年, 乌石峰村实现旅游营业收入800多万元,参与农户年增收1.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5万元。1.乡村“三十六坊”。在集中连片的、有历史遗迹的大学组,或租赁或与农户合作,选定农舍36栋,投资改造成现在的乡村“三十六坊”,协助农户以传承传统文化技艺为核心,集传统手艺科普宣传、产品制作展示、参观体验、购买销售于一体。开发豆作、扎染、草编、竹编、湘绣、手工布鞋草鞋、粽子、榨油、酱油制作、打米、油纸伞、湘乡蛋卷等36种传统手工技艺。各坊采用古老工艺制作产品,展现一户一特色、一户一故事、一户一传奇、一户一精神。


2. 农耕文化体验。76户农家成为农耕文化体验实践活动的指定接待农户。公司对农户进行统一培训和指导,在确保基础设施安全、齐备的情况下,农户进行自主设计和修建,建设为各具特色、突显文化主题的农家乐园和民宿。可接待中小学生体验研学旅行、红培党建实践、团队拓展、休闲观光旅游等项目。

3. 研学教育营地。将原斑竹湖小学废弃校区进行盘活利用,投资改造成为现在的研学森林营地、三同文化基地和安全教育研学基地。以营造研学旅行与野奢亲子营地为目标,融研学教育、亲子休闲、营地体验、文创农业、森林学堂、农耕研学、亲子旅游、运动休闲和野奢度假等于一体,是长株潭地区特有的一家以研学旅行与亲子营地为特色的自然教育基地。2021年7月,湖南经视在营地录制青少年研学夏利营活动。



2. 水上乐园斑竹湖。美丽清澈的斑竹湖旁,周边绿水青山环绕,竖立着一排光彩斑斓的彩虹长廊,成为了游客争先恐后打卡的网红地。开发投建的水浮码头,皮划艇游玩等水上拓展运动项目,能够让游客尽兴而归。

3. 特色农业配套。积极推动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连片投建了500亩优质稻田、百亩黄桃、柚子以及玉竹等种植基地,均衡发展的生态资源也将给未来的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4. 农特产品销售。一是来自规模性农业种养植的农特产品,比如土鸡、土鸭、各类时令瓜果。二是来自农户传统手工制作的腊肉、火培鱼、干腌菜、剁椒、腐乳、酸枣皮、红薯片等当地特色的绿色环保农产品。

(二)联农带农

  1.鼓励扶持返乡创业。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引导返乡人员将房屋庭院整体租赁给湖南丰农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由村集体与文旅企业共同成立),进行统一改造升级,同时,提供创业就业岗位给农户。针对返乡创业人员开办种养殖基地、参与民宿开发等文旅产业的,给予政策性扶持,帮助申报项目。

2.培训指导农户创收。针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我们按照农户自主提出申报,公司把关审核的程序,选定了76家农户,成为农耕文化体验实践活动的指定游客接待农户。公司协助农户进行自主设计,自主修建,在确保基本设施齐全、无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建设基本设施统一、风格各异的农家乐和民宿。可接待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红培党建实践、团队拓展、休闲观光旅游。

3.就地安置务工岗位。在外面打工不如在景区上班,在乡村“三十六坊”的发展带动下,村民都把能在家门口务工当做值得人前夸耀的事。不在景区工作的村民,也可以通过出售手工农产品,经营家庭餐馆、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行业,迎来客往,生意红火。我们提供了作坊操作、环境保洁、安全管理、餐厅服务和厨师等各类岗位,安置农村闲置劳动力就地务工数十人。让他们既能工作挣钱又能照顾家人。从事餐饮、民宿、民俗和土特产品经营的达到上百人,农户年增收1.5万元以上。

4.打造网络销售平台。为推广线上农产品销售,公司聘请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师生团队,指导培训村民开展直播带货及线上销售技能。2020年8月3日,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左清、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柴世钦、湘潭县人民政府县长到乌石峰村参加农特产品直播带货活动。